祝贺东方美术家艺术品牌荣登安徽科教频道 | 祝贺东方美术家艺术品牌荣登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 | 中国东方美术家网全体成员祝贺伟大的祖国七十周年诞辰快乐 | 东方美术家公益南阳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江苏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上海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东北师范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安徽大学站环保活动圆满成功 |
篆刻28个小知识,你都知道吗?5543
1、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中国的雕刻文字,古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 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3、古代的玺印的使用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 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用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笔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了下来。 5、古代用印的材料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早期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能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工”、“司徒”等名称。私玺除方形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 7、秦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9、汉私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以又称“急就章”。 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世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遍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将军印的一大特点。 11、汉玉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13、朱白文印 子母印又称“套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大印腹空,可以合宜的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 也有套进一方两面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15、六面印 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虫书均是汉印中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 这种文字早期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 17、杂形玺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颇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风)、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四灵印”。 19、成语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辩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21、封泥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螭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阶官吏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极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常见。 23、隋唐以来的官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镌刻的印章已与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缀作用,为书画家所喜爱。 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末元初的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圆朱文”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25、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一种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 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27、收藏印、斋馆印、闲章 文彭,字寿承。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善书画尤精于隶书,篆刻娟丽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学生,精于文字学,治印一变文彭之风而呈现古朴苍劲的风貌。宋元以来的印材大多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传说至文、何开始以“灯光冻石”(青田石一类)治印,风靡印坛。 印材的改革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彭、何震努力发扬篆刻艺术被尊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为典范。何震的风格名重一时,后人推之为皖派(也称“黄山派”、“徽派”)的开创者,与文彭合称“文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