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东方美术家艺术品牌荣登安徽科教频道 | 祝贺东方美术家艺术品牌荣登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 | 中国东方美术家网全体成员祝贺伟大的祖国七十周年诞辰快乐 | 东方美术家公益南阳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江苏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上海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东北师范大学站环保公益活动圆满成功 | 东方美术家公益安徽大学站环保活动圆满成功 |
陈湘波:营造工笔画的当代情境4569
沧浪之水 (国画) 128×376厘米 2023年 陈湘波 他总是留着一头直立短发,两鬓虽已花白,但显得格外精神;他有着一双明亮却深邃的眼睛,似有洞察人心的力量;他总是一袭唐装的中式打扮,这让他看起来充满了传统的魅力。别看他外表朴素,性格内敛,但谈起绘画,他的眼里有光,神采奕奕,嘴角微翘的胡须增添了几分“萌”感,让人感觉似与一位邻家“顽童大叔”在交谈。这是广东美协副主席、深圳美协主席、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艺术家陈湘波给人的印象。 近日,“沧浪之水——陈湘波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陈湘波的工笔作品、当代水墨作品和数字水墨交互作品,分为3个部分呈现。“时代匠心”部分呈现的是陈湘波以平静的构图和沉稳的气息描绘的清澈、静谧的自然世界,用豪迈、大胆的泼墨泼彩与精工细腻的勾勒形成的张力,营造与传统工笔画不同的当代情境。在“以天为徒”部分展出的《寂》《静》《玄》等系列作品,是他对当今社会和自身生活境遇的多视觉表述。在“情境转换”部分,陈湘波的数字水墨交互艺术装置作品《观·荷》将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数字技术以及空间美学相结合,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与观众产生互动,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花开花合,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的境界。 陈湘波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的湘江边上,其名字取自清代湖南著名学者王闿运撰写的名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气势磅礴,而其一生为人、为艺取得的成就也恰好印证了这句话。 年少的陈湘波内敛害羞,些许自卑。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出来写生的画家,第一次看到只觉得画得好、画得像,彼时并未认识到自己的绘画天分。直到有一天,他信手画了墙上挂着的一张李铁梅(京剧《红灯记》中人物)像,竟然发现自己画得特别像,得意之下,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画画。1977年至1978年,他拜师于钟增亚门下。“钟增亚是我的启蒙老师,第一次看到他收集的两本美术作品剪报,一本是中国画,另一本是西方绘画,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期间,钟老师尽心尽力地教我,我很感激。”陈湘波说。 奔赴梦想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与坚持,陈湘波一路求索。1979年,面对能够改变无数青年命运的高考,他毅然放弃,义无反顾地选择走美术道路。两年的奋战,陈湘波并未如愿以偿,命运的齿轮将他推向衡阳纺织机械厂。怀揣着对绘画的热情,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画画。“在工厂里,我几乎把全部的休息时间用以复习和准备考美术院校,滚烫的钢铁比不过我对绘画的热情,更无法让我放弃对理想的追求。1982年,在做了一年半的热处理工人后,我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回忆起这段经历,陈湘波感慨万千。 如愿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后,陈湘波开启了正统的艺术学习之路。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跟随当时湖南工笔画家邹传安学习工笔画。“同为湖南人,邹老师对我甚是关照。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被工笔画那传神的线条及生动的色彩吸引,为之着迷,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启了工笔画创作之路,也确定了自己要在工笔画领域不懈探索的决心。”陈湘波说。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是陈湘波很重要的身份标签之一,作为一个湖南人,求学于广州,却成为当下深圳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这一切都要从陈湘波1991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陈章绩教授的研究生说起。陈章绩是关山月的女婿,因缘际会,三人的互动和往来增多。毕业后,经陈章绩的引荐和关山月推荐,陈湘波来到深圳市文化局参与关山月美术馆(当时称关山月艺术馆)的筹建工作。这一待就是近3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从一个最早负责拆迁、规划、资金同时协助关山月整理文献资料的办事员,到2008年被聘为关山月美术馆的馆长,陈湘波见证和推动了关山月美术馆的快速成长。 虽然业务繁忙,陈湘波却从未丢掉手中的画笔,他利用美术馆的平台,不断精进自己的画技、提升自己的思想。“我在美术馆接触了海量的艺术和文化,这些都使我启发,在美术馆的好处是平台大、眼界高,看的东西多、接触的人多,所以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有了表达的欲望,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不间断的创作中,艺术理念得到升华,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慢慢地,画画变成一种享受。”陈湘波说。 在40余年的中国画探索道路上,陈湘波涉猎广泛,他的工笔花鸟、写意水墨佳作频出,生肖动漫设计火爆网络,近年又在创作中融合了新媒体数字艺术。从传统跨越到当代,他用画笔探索着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审美以及与当下文化连接的可能性;从湖南到岭南,两种不同地域的文化滋养成就了陈湘波别具意味的人生品格和艺术创作。从画家到馆长,他在美术馆学术构建上敢为人先,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与艺术边界。 回顾自己从艺数十年的经历,陈湘波化用先秦时期的《孺子歌》中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表达自己在顺境时刚直进取,在逆境时以豁达的心胸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达成自我的为人为艺之道。迈入花甲之年的陈湘波在被问及艺术理想时表示:“青年时曾读到画家司徒乔夫人冯伊湄女士所著的《未完成的画》时,感受颇深,那时就决心以司徒乔先生为榜样,‘在艺术的牢狱度过自己的一生’。”
沧浪之水 (国画) 128×376厘米 2023年 陈湘波 他总是留着一头直立短发,两鬓虽已花白,但显得格外精神;他有着一双明亮却深邃的眼睛,似有洞察人心的力量;他总是一袭唐装的中式打扮,这让他看起来充满了传统的魅力。别看他外表朴素,性格内敛,但谈起绘画,他的眼里有光,神采奕奕,嘴角微翘的胡须增添了几分“萌”感,让人感觉似与一位邻家“顽童大叔”在交谈。这是广东美协副主席、深圳美协主席、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艺术家陈湘波给人的印象。 近日,“沧浪之水——陈湘波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陈湘波的工笔作品、当代水墨作品和数字水墨交互作品,分为3个部分呈现。“时代匠心”部分呈现的是陈湘波以平静的构图和沉稳的气息描绘的清澈、静谧的自然世界,用豪迈、大胆的泼墨泼彩与精工细腻的勾勒形成的张力,营造与传统工笔画不同的当代情境。在“以天为徒”部分展出的《寂》《静》《玄》等系列作品,是他对当今社会和自身生活境遇的多视觉表述。在“情境转换”部分,陈湘波的数字水墨交互艺术装置作品《观·荷》将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数字技术以及空间美学相结合,通过新媒体交互技术与观众产生互动,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花开花合,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的境界。 陈湘波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的湘江边上,其名字取自清代湖南著名学者王闿运撰写的名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气势磅礴,而其一生为人、为艺取得的成就也恰好印证了这句话。 年少的陈湘波内敛害羞,些许自卑。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出来写生的画家,第一次看到只觉得画得好、画得像,彼时并未认识到自己的绘画天分。直到有一天,他信手画了墙上挂着的一张李铁梅(京剧《红灯记》中人物)像,竟然发现自己画得特别像,得意之下,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画画。1977年至1978年,他拜师于钟增亚门下。“钟增亚是我的启蒙老师,第一次看到他收集的两本美术作品剪报,一本是中国画,另一本是西方绘画,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并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期间,钟老师尽心尽力地教我,我很感激。”陈湘波说。 奔赴梦想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与坚持,陈湘波一路求索。1979年,面对能够改变无数青年命运的高考,他毅然放弃,义无反顾地选择走美术道路。两年的奋战,陈湘波并未如愿以偿,命运的齿轮将他推向衡阳纺织机械厂。怀揣着对绘画的热情,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画画。“在工厂里,我几乎把全部的休息时间用以复习和准备考美术院校,滚烫的钢铁比不过我对绘画的热情,更无法让我放弃对理想的追求。1982年,在做了一年半的热处理工人后,我考进了广州美术学院。”回忆起这段经历,陈湘波感慨万千。 如愿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后,陈湘波开启了正统的艺术学习之路。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跟随当时湖南工笔画家邹传安学习工笔画。“同为湖南人,邹老师对我甚是关照。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被工笔画那传神的线条及生动的色彩吸引,为之着迷,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启了工笔画创作之路,也确定了自己要在工笔画领域不懈探索的决心。”陈湘波说。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是陈湘波很重要的身份标签之一,作为一个湖南人,求学于广州,却成为当下深圳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人物,这一切都要从陈湘波1991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陈章绩教授的研究生说起。陈章绩是关山月的女婿,因缘际会,三人的互动和往来增多。毕业后,经陈章绩的引荐和关山月推荐,陈湘波来到深圳市文化局参与关山月美术馆(当时称关山月艺术馆)的筹建工作。这一待就是近3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从一个最早负责拆迁、规划、资金同时协助关山月整理文献资料的办事员,到2008年被聘为关山月美术馆的馆长,陈湘波见证和推动了关山月美术馆的快速成长。 虽然业务繁忙,陈湘波却从未丢掉手中的画笔,他利用美术馆的平台,不断精进自己的画技、提升自己的思想。“我在美术馆接触了海量的艺术和文化,这些都使我启发,在美术馆的好处是平台大、眼界高,看的东西多、接触的人多,所以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有了表达的欲望,而且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不间断的创作中,艺术理念得到升华,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慢慢地,画画变成一种享受。”陈湘波说。 在40余年的中国画探索道路上,陈湘波涉猎广泛,他的工笔花鸟、写意水墨佳作频出,生肖动漫设计火爆网络,近年又在创作中融合了新媒体数字艺术。从传统跨越到当代,他用画笔探索着传统中国画的当代审美以及与当下文化连接的可能性;从湖南到岭南,两种不同地域的文化滋养成就了陈湘波别具意味的人生品格和艺术创作。从画家到馆长,他在美术馆学术构建上敢为人先,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与艺术边界。 回顾自己从艺数十年的经历,陈湘波化用先秦时期的《孺子歌》中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表达自己在顺境时刚直进取,在逆境时以豁达的心胸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达成自我的为人为艺之道。迈入花甲之年的陈湘波在被问及艺术理想时表示:“青年时曾读到画家司徒乔夫人冯伊湄女士所著的《未完成的画》时,感受颇深,那时就决心以司徒乔先生为榜样,‘在艺术的牢狱度过自己的一生’。” |